北京發言人開微博
  新京報訊 (記者溫薷)今年2月底,北京百餘名新聞發言人集體開通微博。昨日,新京報記者盤點發現,其中,90%的新聞發言人不能做到“每日更新”,甚至3名發言人的微博自開通至今一言未發。
  此外,記者獲悉,針對官員“如何織圍脖”,市政府新聞辦已專門開辦了“新媒體應用培訓班”,百餘委辦局官員、新聞發言人接受培訓。
  發言人集體培訓開微博
  在前日開課的“北京市新聞發言人新媒體應用培訓班”上,北京113位已經開通微博的發言人,以及一些尚未開始“織圍脖”的委辦局領導,均接受了課程培訓。
  “織圍脖”的課程包括講解新聞發言人個人微博運營技巧、如何利用新媒體做好輿論引導工作等。除了聽課,培訓班還設置了10道題,考查發言人在公共輿情應對、突發事件應對、日常微博寫作等方面的能力。
  其中一道題是這樣設置的:4月10日,為期4天的2014年北京春季房展開幕,受京津冀一體化刺激,環京項目的展台客流明顯多出不少。請發言人寫一條微博進行輿論引導、回應。
  培訓班負責人介紹,這些題可以有針對性地提升發言人應用新媒體的能力。“網絡是一種社會生態,發言人必須避免公式化的發佈,儘快適應網絡語言。”市網信辦主任佟力強說。
  粉絲量超過1000萬
  2013年10月,國務院辦公廳頒佈實施《關於進一步加強政府信息公開回應社會關切提升政府公信力的意見》,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積極探索利用政務微博等新媒體及時發佈各類權威信息。
  今年2月27日,北京市110位新聞發言人集體開通新浪微博併入駐“北京微博發佈廳”,組成微博發佈群,此舉在全國尚屬首例。
  截至目前,已有113名新聞發言人開通微博,發佈的微博總數突破2萬條,粉絲量超過1000萬。
  ■ 盤點

  90%發言人未能“每日更新”
  百餘新聞發言人微博集體上線時,市政府新聞辦曾提出,這些微博應每日更新。新京報記者昨天統計113位新聞發言人的微博發現,近一月里,90%的發言人不能做到“每日更新”。即使更新,原創信息也比較少。
  “試水”微博較早的幾位發言人如“北京王惠”、現任北京環境交易所董事長的杜少中“巴松狼王”,對微博更新得非常頻繁,原創和轉發皆有。
  認證為北京門頭溝區人大常委會副主任、中科院地理資源研究所客座研究員的“田圃清談”幾乎每天都在微博上發佈自己工作中的見聞和思考,受到網友歡迎。比如,他曾在微博上表達自己對某基層幹部的不滿:“今天去某地鄉鎮參觀考察,當地一基層幹部介紹情況,開始是滔滔不絕。後來對專家們的即興提問,就支支吾吾,不知所云。”
  團市委副書記楊海濱幾乎每天都有原創微博發佈,他還為自己的微博內容分了類,比如“海濱嘚吧嘚”、“海濱在行動”、“海濱致青春”。
  3位發言人微博尚未“脫零”
  記者發現,截至昨天,有少數新聞發言人的微博還停留在“解放前”,自開通之日起尚未“脫零”,沒有發佈過一條微博。比如“fun山水”、“老大春景”、“藍色的是海洋也可能是天空”等。
  還有不少發言人兩個月發佈的微博數量不超過5條。比如認證為北京市懷柔區區委常委、常務副區長的“攀登在懷柔”,只在2月26日微博新開通時發佈過一條微博;認證為北京市西城區旅游委副主任調研員的“西游記826”,認證為北京市平谷區區委常委、副區長的“我家在平谷”,認證為中共北京市委黨校委員、教務處的“學習弘道”也均只發佈過一條微博。
  此外,北京市通州區政府新聞發言人“美麗通州”、大興區衛生局新聞發言人“杏林幽香處”、北京市延慶縣旅游委副主任、新聞發言人“游遍媯川”,北京市昌平區區委常委、常務副區長 “建設美麗昌平”等,截至昨天發佈的微博數量也均是兩三條。
  “接地氣”微博互動更頻繁
  和政府部門的官方微博類似,一些和市民生活息息相關的發言人微博由於“接地氣”,受到網友關註,博主也顯得更加“有話可說”。
  認證為北京市氣象臺台長的“氣象橋”隔三岔五會在微博中普及氣象科普知識,另外還夾雜一些小段子,比如“今天早晨一位美女同事穿了件很漂亮的到膝蓋的裙子,見到我抱怨,誰預報的29度凍死我了!”
  北京市疾控中心副主任曾曉芃作為病媒生物學專家,近日頻繁在微博中教網友怎樣防蚊蟲、“滅小強”。不過,有些網友的提問也讓他很“汗”——“請問沒辦法讓蟑螂滅絕嗎?”“暫時沒辦法。”曾曉芃回了個流汗的表情。
  市消防局新聞發言人李進的微博“赴湯蹈火119”曾發了一條地鐵4號線列車上電氣閥門沒關的微博,後京港地鐵進行了快速處理。在他的個人微博中,約有20%都是關註市民身邊的安全隱患。他說:“我的微博都是自己維護,關註民生的事情不是作秀。希望更多的發言人不迴避突發事件,親力親為。”
  個別發言人微博頻現“吐槽”
  記者發現,除了職務行為之外,也有新聞發言人將自己定位為“網友”,發言中不乏個人化的吐槽。
  前天,認證為北京市人口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副主任、新聞發言人的“道源主人”,在轉發央視新聞一條“幼升小指標開價30萬?舉報”的微博時,發佈評論:“如何讓北京市的土著市民的孩子享受教育的優質資源?而不是讓63%的流動人口的孩子擠占了基礎教育的資源!”
  在回覆一位網友“流動人口反而是特權群體了”的評論時,“道源主人”又發言稱:“不僅是特權群體還是鬧事群體!”
  “道源主人”的吐槽還包括:“本地土著人是很鬱悶呀!現在北京婦產醫院懷孕做個檔案登記都掛不上號!還要找關係、還要送禮!”
  【對話人物】 國家行政學院教授竹立家

  發言人微博應開 但無須“沒話找話”
  新京報:一些發言人的微博發言積極性不夠高,你認為原因是什麼?
  竹立家:發微博不論是政府還是團體、個人,“願意發”很重要。像政府發言人的崗位非常特殊,對於社會的重大事項、面對公共輿論的追問,他們有責任在老百姓需要知道的時候作出解釋回答。目前,新聞發佈會這些形式已經制度化了,但微博還沒有。
  新京報:總體來看,像警法、消防、醫療,這些微博容易引發互動。而一些單位和市民的關係不夠密切。這種微博有沒有必要開?
  竹立家:我認為這樣的政府部門和發言人可以開通微博,作為和公眾溝通的一種渠道,但可以不作硬性規定,無須“沒話找話”。有話則長,無話則短,這也符合轉變作風的要求。
  新京報:有發言人在微博中出現了個人化的吐槽。發言人的職務微博是否應該和個人分開,怎麼把握這個度?
  竹立家:新聞發言人的職務微博也是政府形象的一種展示,它必須是規範的,應當是職務行為。比如吐槽流動人口是鬧事群體,是非常不妥當的。即使是普通網友,言論也不能夠沒有邊界,何況新聞發言人的微博應當比普通網友更加嚴謹。
(原標題:百人開博兩月 3人一言未發)
(編輯:SN091)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d21fdtaj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